Search

林志忠觀點:「零的迷思」是偽科學,不是科學 - 風傳媒

日前陽明大學郭旭崧校長在蘋果日報發表了一篇〈火網評論:防疫謹記3原則,台灣不要內鬥〉,文章寫得極好。該篇文章指出一個社會的防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目標如果過度追求「零確診」,會不幸落入「零的迷思」,從而消耗社會有限資源,並造成無謂的醫護人員的時間以及成本的虛耗。甚至可能在將來萬一疫情不幸爆發,多人同時感染之際,催發醫療系統的崩潰。

其實,「零的迷思」是一種「偽科學」觀念,是不科學的。民眾這種要求「零確診」的迫切心理,跟社會群體要求食品中有毒有害的元素和成分的含量,都必須完全檢驗不到,即所謂「零ppm」,反映的是同一種科學教育素質跟心理。兩者都是因為缺乏「科學方法」的訓練與認識,從而輕易相信偽科學佈道的偽命題,並為它吶喊。試想想看,一個數值大小為「零」,沒有高低、大小、輕重、瞬間的物理量(或化學量、物質量),如何測量得到?

任何一個人類群體中,難免都會存在一些內心裡並不太認識,甚至還排斥下功夫學習「科學方法」的人士。但很可能正是這些人士,最喜歡在議論時披著科學的外衣,套弄幾個科學名詞,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學概念,振振有詞,理「歪」氣壯。請注意,本文所擬說明和鼓勵的是多去認識「科學方法」,而不是理工本位的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去學習理工生醫,或農動植物等各學科的「科學知識」。各學科的專業知識浩瀚繁瑣,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的,因為術業有專攻,而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在現代的社會裡,我們不需要要求,也不需要期待在位者或任何公民,是一位百科書式的人物。

平時翻閱/點閱各家媒體,我們時常會看到很多報導中,如果牽涉數字(如經濟的衰退或成長、銷售量、招生錄取率等)或各式各樣的民調結果,以及如最近中國長江流域洪災水位的每日高低漲退時,新聞中的數字常會被報導到「小數點以下第二位」,這是一種「數字的迷思」的素質與心理。前者「零的迷思」,有種「眼不見為淨」的心理安慰;後者「數字的迷思」,則以為寫出小數點以下越多位數,就越科學。——所以出發點是(無端)「崇拜科學」,而結果卻是「迷信偽科學」。

然而,不僅是普羅大眾的「科學方法」素養和心理如此而已。近年來,教育界非常盛行評鑑。每當各級學校、教育部,以及科技部,在不斷進行各式各樣教學及研究成果評審時,更是常常統計到「小數點以下第三位」,這實在很奇怪,很詭異。教育界和科技界人士,包括主事者、政策制訂者,和實際執行評鑑人員,也不自覺地都相信計算到小數點以下越多位數,就表示考核得越公正、越嚴謹、越科學,也愈加逼近學術卓越了嗎?

Let's block ads! (Why?)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August 27, 2020 at 04:50AM
https://ift.tt/34FugsX

林志忠觀點:「零的迷思」是偽科學,不是科學 - 風傳媒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JbpS94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林志忠觀點:「零的迷思」是偽科學,不是科學 - 風傳媒"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