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比0050還熱賣的ETF,真的比較聰明嗎?|天下雜誌 - 天下雜誌

在投資市場裡,跟著別人買,可能會失望。

傳統的ETF複製大盤報酬,台灣加權指數從今年最低點3月19日到8月25日,報酬指數值大漲51%,台灣龍頭指數「台灣50」報酬就是51%。大盤漲多少,ETF就該漲多少,這是傳統的ETF。

但是,現在有一種「變種ETF」,已經成為台灣市場的新主流。新主流叫做Smart Beta ETF(小檔案),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是變種的ETF。

台灣最早的一檔「變種ETF」就是0056元大高股息ETF,這檔Smart Beta ETF會從大盤挑選「預期股息高」的股票。出乎大家意料,它早已超越老大哥0050,成為台灣最多散戶持有的指數基金,自然受益人多達30多萬人,是0050元大台灣50的二倍。

不過,它追蹤的台灣高股息指數,在整個上升波段,報酬指數值(交易報酬加上股息收入)只有43%,比台灣50低8個百分點,少賺了半個巴菲特投資公司波克夏的平均年報酬率。

隱形Smart-Beta ETF,已占台灣ETF買家六成

Smart-Beta指數,不只是高股息、投資人只要看到ETF前面加上內需、ESG,5G等主題,其實都是變種ETF。

在台灣,這類基金的受益人十年前占不到一成,今年7月已占六成五。它的總管理市值(AUM)也從十年前的1.35%,成長到今年7月的30.65%,直追傳統市值型的38.37%。

廣告

這還不是最狂熱的一幕。今年7月,一檔「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發售,第一天就被買到溢價5%。不到一個月,連基金月報都來不及出,它的規模就突破175億元,成為台灣第三大ETF。

一個月的功夫,就追過台灣17年來市場上大部分的ETF。如果加進台灣投資國外指數的Smart-Beta,變種型ETF已占市場高達33%,遠超過美國的25%。為什麼Smart Beta在台灣成長特別快?台灣投資市場出現了什麼變化?

台灣指數公司副總陳文練負責編製台灣市場所有的指數。他指出,隨著銀行利率走低,壽險的宣告利率也調降,台灣有一大筆定存、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金額,很喜歡這類高股息的產品。

高股息ETF熱賣,失去的沒講出來

像高股息、低波動等熱門變種ETF的設計對象,就是不追求漲幅,只要求穩定的存股、定存、儲蓄險族。「這些族群,資產都比較多,因此才會追求穩定收益,」陳文練說。

廣告

但ETF不是定存、債券,「從投資角度來看,應該是看資產最大化,而不是看股息。」

陳文練認為,如果看長期的報酬最大化,高股息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以高股息來說,股市在上漲時,反應就會落後,就算加上股息,也補不回來。

「像這些低波動、高股息的Smart-Beta,法人和壽險都很喜歡,」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指出,「但是你失去的,沒講出來:你買了它,可能是失去了補捉上漲的機會。」

反觀另一種Smart-Beta「動能型」的因子,它雖然在市場下跌時,跌幅超過大盤,但反彈力道更強,勝過大盤。但是這類商品,在台灣與低波、高息的商品相比,小到不成比例。高股息、低波動產品規模是所有因子中最高,總共15檔Smart-Beta中就占了7檔,台灣的ETF市場明顯偏食。

偏食的台灣ETF市場,退休族群增加

高股息ETF大賣,突顯了台灣資本市場的「老態」。元大2008年就推出高股息ETF,但直到近年才大爆發,劉宗聖認為,這和台灣人口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台灣退休ETF族群開始增加,就是過去5年才開始。」

廣告

「10、20年前,台灣退休需求是去買保險,」劉宗聖指出。因此台灣保險保險業資產規模從過去的10兆元成長到今天約30兆元,台灣保險資產占GDP超過140%、一個人平均有11張保單。

「保險能買的都買了,」劉宗聖說,「所以近年,高股息ETF這類的Smart-Beta才大爆發。而退休的人,未來會更多。」

也就是說,參與股市的人,仍是以退休為主、保守的高資產族群。「保守錢」的需求,遠大於對成長型的需求。

台灣Smart Beta ETF市場的另一個陷阱是,投資人並未認知到,自己買的不是傳統跟大盤的ETF。

怎麼看清楚誰是Smart-Beta?

首先,Smart Beta很難從基金名稱中看出來。舉例來說,一些主題型ETF會加入「研發投入對淨銷售量比率」、「投資資金回報率」、「銷售量增長率」等特殊的選股因子,其實已有主動選股、追求超額報酬的精神。因此它和大盤或是類股漲幅會有落差,但是它在分類中,不一定會納入Smart-Beta基金。

廣告

若投資人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否買到Smart-Beta ETF、或是指數編製的方法,還是得仔細閱讀公開說明書中的「指數編製方式」。如果公開說明書上沒有寫清楚,投資人還得自己到國外的指數公司網站才能看到。

在國外的ETF,例如iShare都會將指數使用的因子做為標籤,「要提醒的,是投資人就是得看公開說明書,」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李柏鋒指出,投資人還是要看清楚再決定投資。而不是看哪檔商品熱就跟風。

「如果知道自己在做什麼,Smart-Beta作為核心並無不妥,」李柏鋒說,但如果大多數持有者,其實並不知道為什麼要持有這個資產、或是到底有何特性,像是高股息意味著把錢都配給股東,企業成長就差了。」

廣告

李柏峰認為:「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承擔偏離大盤的風險,也就是跟過去買共同基金一樣,可能指數一直漲,自己買的基金都不漲,但以前還可以怪經理人,現在能怪的,只有自己。」


【小檔案】Smart Beta ETF 是什麼?

在ETF出現前,傳統的主動型共同基金,追求的是「超額報酬」(Alpha):主動挑選股票,贏過大盤。而ETF被動地複製指數,追求「市場報酬」(Beta)。例如台灣50,就是用市值加權組成基金,不主動挑選股票,跟隨大盤漲跌。這是傳統ETF和主動型共同基金最大的不同。

Smart-Beta指數介於這兩個世界中間,在複製大盤的同時,還加進了特殊的條件。這些特殊條件,被稱作「投資因子」(Factor),讓變種ETF不只是乖乖複製大盤,還有了獨特自我。Smart-Beta也有主動選股的精神。這種基金雖然能追求特定的報酬和調整風險,但是需要投資人更注意自己的需求,避免投資目標與產品特性沒有搭配好,造成潛在損失。

(責任編輯:吳凱琳)

Let's block ads! (Why?)



"傳統的" - Google 新聞
August 27, 2020 at 09:22PM
https://ift.tt/2G4c1TS

比0050還熱賣的ETF,真的比較聰明嗎?|天下雜誌 - 天下雜誌
"傳統的"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QBbGdG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比0050還熱賣的ETF,真的比較聰明嗎?|天下雜誌 - 天下雜誌"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