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硬塞 Podcast 百科 】Podcaster 都該學的說話課 專訪潘月琪(上) - INSIDE

從傳統廣播到今年 Podcast 節目百花齊放,世代更迭載體的差異,不變的是口語表達內容扮演「傳遞」、「溝通」的本質,在自媒體平台百家爭鳴的今日,想要以「說話」打造出個人品牌應該有哪些要領呢?

這次訪談中,特別專訪口語表達訓練講師潘月琪,她曾有十七年廣播製播主持資歷,最擅長深度藝文專訪,口語表達教學超過二十年。七年前她卸下廣播工作,持續用多年實戰經驗春風化雨,推廣口語表達內涵,目前跨足文字出版、活動主持、教學演講領域,現任學學(Xue Xue)口語表達訓練講師,也在 HaHow 開立質感說話線上課程,並受遠流出版社邀請,於今年出版《質感說話課》一書。

潘月琪從外顯的說話技巧到內在自我探索,以多年經驗參透口語表達的多元豐富性,引導各類型媒體人、各領域工作者,以及需要為自己作品發聲的創作者,如何「質感說話」。

開始之前 先問自己:節目的初心是什麼?

潘月琪觀察,從傳統的廣播主持到現在素人自媒體蓬勃發展,不論對外發聲、一圓主持人夢,想要「製作節目」仍然要有全方位的思考。

大學畢業第一天即踏入廣播之路,潘月琪曾於國立教育電台、環宇電台、台北電台節目擔任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雖然出身傳統廣播界,對新媒體發展也相當感興趣,她觀察多年前早在國外崛起的 Podcast ,如今也在台灣百花齊放,備感新鮮。

回顧過往廣播人的訓練費工卻紮實,Podcast 平台雖與廣播不同,但回歸到做節目、主持、對談的要領,仍有很多相似之處。潘月琪點出幾個自媒體人常忽略的思考,比方做節目是對外發聲,覺察自己所說出的每一個字句、聲音,都會影響到聽者,這樣的節目會更有力量,聽眾也會受益更多。

目前 Podcast 發展尚處於多數人兼職創作,沒有明確商業模式,要持續產出、堅持將節目做下去需要有很大的動力,一定要先知道自己做節目的目的為何,不單只是與朋友聊天的心態,或許你想要陪伴療癒他人,或是作為知識傳遞橋樑,無論想要做什麼樣的節目、帶給聽眾什麼內容,須經深思熟慮,保有「媒體傳播者」的社會責任意識。

如果你也準備好,就讓我們接著與潘月琪老師學習更多實用技巧,從口語表達、節目經營心法,一步步建立個人主持魅力。

邁向 Podcaster 之路 必知的說話之道

聲音不好聽 我還能做節目嗎?

潘月琪認為,聲音的確有「耳緣」,每個人有與生俱來的音色(音質),不太容易改變,不過有很多細節可以調整,包含語速、用字遣詞、聲調高低、音量大小,在這幾個部分下功夫,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潘月琪提到,永遠有許多比自己聲音更好聽的人物,請學習愛自己的聲音,透過自我探索找出說話慣性,慢慢找到做節目「最舒適的狀態」,傳遞有價值的內容,以上各方面綜合起來構成節目魅力指數。

主持人如何讓自己越說越好?

  • 節目基調設定與風格形塑:

節目主題與風格影響節目「圈粉力」,在主題設定上,確認自己對於特定領域主題有長足的了解,投資理財、個人成長、國際新聞、電影評論等,不論想走嚴肅正經還是詼諧幽默,先了解自己想走的路線風格、想要吸引什麼樣的觀眾輪廓。

具體的練習方法,首先,可以聆聽線上類似風格的知名主持人,耳濡目染、勤加練習會漸漸形塑自己的個人特色。另外,如果主持專業知識領域節目,也要試著「深入淺出」, 對專有名詞要換句話說,藉由了解觀眾的層次,思考如何使用更好理解的替代詞表達。

  • 聲音基本功鍛鍊:

很多 Podcaster 在主持時語調很平,語速少有變化,潘月琪建議每天可選一篇 300-500 字文章來做口說練習,唸的過程想像自己在和別人(聽眾)說話,一開始不習慣自己唸,可以找個人來當聽眾,對著對方說。

至於對談的練習,找尋機會多和他人聊天交流,訓練自己能引導話題。潘月琪舉自己為例,喜愛旅行的她,在旅途中經常增加自己和陌生人聊天機會,是在日常生活就能落實、又常有意外驚喜的好方法。

  • 對身體有意識:

口語表達工作者對身體要更有感知力,這點很容易被忽略,多數人通常不會注意到口腔、舌頭或是身體姿勢,透過每天講話時,練習有意識去覺察身體當下的狀態,及舌頭、牙齒、嘴唇的互動關係。

舉例來說,講話很糊是因為舌頭懶惰,沒翹到該有的位置,或是嘴巴該閉但沒有閉合,在沒有意識下,咬字經常無法表現好。口語表達能力的確有部分受「天賦」影響,但無論天賦高低,有更強的意識,勤加練習,你的談吐一定會有顯著的進步。

從文字切換到口語表達,該如何輕鬆轉換?

觀察目前 Podcast 節目,許多新手主持人都會擬好逐字稿,但轉換成口語表達時卻會顯得不自然,該如何調整?

潘月琪強調,文字跟說話是很不一樣的,說話是肌肉的運用,喜歡說話的人發聲器官比較靈活,有些人會矯枉過正,是因為面對麥克風、影音設備及陌生環境而身體不自覺僵硬起來,通常此時音頻會比平常高,語速也不自然。

大部分素人可能會照稿複誦,又或是對「主持人」有著「咬字精準」的包袱印象,說出來的感覺往往太像「朗讀」,節目要聽起來舒服,重點是「說話要自然」,而「自然」建立在舒適的說話狀態,其中「呼吸」非常重要,若是呼吸不穩定,聲音聽起來就會緊繃、表達混亂,很容易被聽眾發現。

要克服以上窘境,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論位於何處、與誰一起錄音,隨時想像自己「有個講話對象」,就算是在密閉的錄音空間裡,也要想著自己對著外面廣大的聽眾,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正在對著人們說話。

無意識的冗言贅字該怎麼克服?

在《質感說話課》一書中,潘月琪以開車為喻,講話就像是駕駛一輛知識列車,車速就像是「語速」,駕駛想保持一致的速度,如果對表達內容不夠熟悉,為了不讓聽者發現這輛車出狀況,接下來腦子就會調兵遣將來掩飾,這些冗言贅字便被調度出來填塞空檔,以免被人發現。

究竟冗言贅字該怎麼克服呢?潘月琪坦言,只要是人說話多少都會有贅字,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可以減少發生頻率。前一天沒睡好、大腦詞彙量不夠,都會產生上述情況發生,而出現「呃」、「那」、「這個」「然後」「再來」「而且」,在開頭「我覺得」「老實說」,結尾有「你懂我意思嗎?」等等不受歡迎的字詞。

贅字出現還有一項重要原因,是在表達時情緒緊張,潘月琪認為最有效的調整方法,首先要對冗言贅字有自覺,接下來試著將語速再放慢些,只要能爭取到一兩秒鐘,對大腦來說就多出時間提取更好的詞彙,而不是用重複性的詞彙來填塞,或多或少可以得到改善。

初生之犢好害怕 總是緊張該怎麼辦?

接續上述的「緊張」問題,相信也困擾著不少新手,因為跨出舒適圈,又或是過去鮮少有在公開場合說話的機會,情緒會太過緊張而影響表現。

回想自己過去經驗,潘月琪第一次正式從廣播前輩手中接棒新節目前,被安排提前一週進錄音室,跟正在主持Live節目的主持人對談十到十五分鐘,熟悉節目氛圍與環境設備,藉由「演練」,提高主持表達的穩定度和膽量。

潘月琪認為,緊張、焦慮是遠古自今都存在的現象,本來就是人類自保的反應,在陌生的環境場合中,身為人多少都會緊張,即便是專業演員、歌手也一樣。

減少緊張感的關鍵仍是「做好充足準備」,除了足夠的練習以外,對於 Podcaster 來說,由於聽眾看不到你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不妨善用小技巧讓聲音保持穩定,除了對台詞內容熟悉,也可以準備講稿資料增加安全感。另外,還可以穿著較輕鬆的服裝,讓自己的身、心處於最舒適狀態。

讓聲音更動人 日常該怎麼喉嚨保養?

身為一個主持人,除了建立言談風格,更重要的是保養好喉嚨,多喝溫水是最重要的,愛喝飲料的特別要注意,「糖」和「冰」對聲帶來說都是刺激,如果覺得喝水太無聊,不妨在水裡加入一些水果,冬天也能改煮桂圓紅棗茶,潘月琪分享,自己會攜帶 350 毫升的保溫瓶,放入兩到三顆紅棗、六到八顆枸杞。

飲食部分,減少乳製品和甜食,牛奶、乳酪、鮮奶油、炸物等都是生痰的食物,其中牛奶也有色氨酸是可以穩定情緒,但是容易讓人生痰且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更會肚子不舒服,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到食道上方可能讓食道發炎、水腫甚至灼傷聲帶,不僅如此,其實「生氣」也會讓胃部緊縮造成胃酸逆流,飲食清淡、保持平和的情緒是兩大重要習慣。

另外,避免要扯嗓子說話的場合,例如,在 KTV 即便不唱歌,但是在音樂的環境中,要和朋友說話對喉嚨仍然是很大的負擔,可以適度減少這樣的活動,或是避免在正式錄音之前一兩天參加,結束後也要記得休息一天的時間。

至於節目中的訪談該怎麼主持?雙主持又該如何搭配?將在下集為你揭曉。

核稿編輯:李柏鋒

延伸閱讀:

Let's block ads! (Why?)



"傳統的" - Google 新聞
September 17, 2020 at 11:39AM
https://ift.tt/33AnbYx

【硬塞 Podcast 百科 】Podcaster 都該學的說話課 專訪潘月琪(上) - INSIDE
"傳統的"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QBbGdG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硬塞 Podcast 百科 】Podcaster 都該學的說話課 專訪潘月琪(上) - INSIDE"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