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人稱羨的福利國瑞典,為何貢獻了這麼多世界聞名的犯罪小說? |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換日線Crossing - 換日線 Crossing

編輯導言:想到瑞典,我們會想到什麼?乾淨明亮的 IKEA?良好的社會福利國家?然而,不知你是否曾經困惑:從「馬丁.貝克系列」、尤奈思博的《雪人》到《龍紋身的女孩》千禧年系列──為什麼瑞典會出現這麼多聞名世界的警探小說?這些揭發弊案的北歐作家們怎麼了?難道他們的社會還不夠好嗎?還是──它太過明亮,以至於最黑暗的地方,已經沒有人願意看到?本文為「馬丁.貝克系列」小說導讀,試著從瑞典的社會制度出發,為你補充這些犯罪小說的創作脈絡。

撰文:張渝歌

幾年前,拜「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之賜,北歐曾是台灣人熱烈討論的焦點,「北歐模式」蔚為風潮。我則因為某位朋友遠赴芬蘭的於韋斯屈萊(Jyväskylä)實習,一時間也對北歐產生濃厚興趣。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他們這麼幸福?

彼時的台灣正因為社會長期面臨低薪和失業問題而展開激辯,人們不再一味追求高成長,而開始注重公平分配。於是仿效北歐的呼聲四起,改革教育、醫療、工時的方案紛紛排上議程,甚至付諸公投。

然而當世界進入新冷戰的結構之後,北歐也漸漸淡出公眾的視野,社會又開始出現檢討「北歐模式」的聲音。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這個時候,《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作品再度在台灣出版。

從「國家個人主義」,理解福利國瑞典

熟悉「馬丁.貝克系列」的讀者應該知道,這個系列的作者──麥伊.荷瓦兒(Maj Sjöwall)和培爾.法勒(Per Wahlöö)除了是罕見的雙人創作組合,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者,因此文中不乏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照這系列的出版時間(1965 至 1975 年),當時正是主張國家必須背負國民「從搖籃到墳墓」之社會責任的瑞典社民黨長期執政時期(1932 年至 1976 年),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

不熟悉瑞典歷史的話,很可能會單純地認為瑞典屬於極左派的極權主義國家。這就得回過頭,從二次大戰的局勢說起。1939 年歐戰爆發,德國為了避免瑞典的鐵礦被盟軍阻擋,決定入侵丹麥和挪威,並往法國推進。同時間,英國攻占冰島,蘇聯也併吞了波羅的海三國。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也被捲入戰爭。姑且不論私底下與納粹德國和西方的聯繫,瑞典是北歐五國唯一保持中立的國家。

未受戰火波及的瑞典,在 1960 年代迅速發展經濟,國家財富急遽增加,結合工會與大公司達成的社會保障與公共健康體系,瑞典逐步走上「高所得、高稅收」的福利國家道路。因此,斯堪的納維亞研究學者 Henrik Berggren 和 Lars Trägårdh 認為,要理解瑞典,最好的切入點不是社會主義,而是盧梭思想。盧梭主張極端平等主義,反對一切依賴的行為(註一)

此特點尤其可在馬丁.貝克系列中不斷看到。6、70 年代的瑞典社民黨,似乎有個終極目標,那就是切斷公民的傳統束縛:妻子與丈夫、孩子與父母、勞工與老闆、老人與家庭。瑞典政府的理想是,每位公民都是一顆獨立的原子,能在集體中找到個人的位置。

這項社會工程與瑞典人喜歡獨處的個性不謀而合:他們多數獨居,離婚率高,單親家庭多,嚮往一切「現代」的事物──反對民族主義,破除蒙昧的習俗,強調經濟與性別平等。普選是現代的,離婚也是現代的,多元和接納移民是現代的,而 Henrik Berggren 和 Lars Trägårdh 提出的「國家個人主義」(Statist individualism)──認為強勢的政府與個人的自由之間並非互斥,國家的干預反而可增強個人自主性的──當然也是現代的。

追求「做人的自由」:相信真正的幸福,是不依賴他人

有個關於北歐的老笑話:一個瑞典人、丹麥人和挪威人遭遇船難,被困在荒島上。這時,瑞典人撿到一枚神奇的貝殼,能滿足他們每人一個願望。瑞典人和丹麥人許完願、離開荒島後,輪到挪威人。挪威人想了一下才說:「我在這裡太孤單了,你讓他們兩個人回來吧。」

當然還有其他笑話,它們的共通性就是挪威人總扮演傻瓜的角色。對瑞典人來說,依賴就是傻瓜的行徑。所以他們不喜歡互相幫助,要求妻子不依賴丈夫,孩子應儘早獨立,老人不該接受贍養。瑞典人也相信,唯有兩人獨立平等,才可能有真正的友情和愛情。

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做人的自由」。與追求「做事的自由」的美國人不同,瑞典人的國家個人主義,彷彿在追求近乎冷酷無情的獨立性。為了能各自休假、定期做牙齒保健、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晚餐,他們寡言靦腆,總是默默接受,寧願走樓梯而不和別人一起坐電梯,甚至連女人在生產的時候也盡量不呻吟。

這個信念促使每個瑞典人成為主宰自己生活的人,如此一來,才能實現真正而持久的幸福。免費而且高質量的教育體制,讓他們有極大的自由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也因此,瑞典的社會流動比其他國家高得多,對移民的態度也相當正面。

然而作為一個文化多元的現代工業社會的典範,瑞典並非毫無缺點:正如同現在面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所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6、70 年代的瑞典也苦於資本密集工業技術造成的社會問題。二戰期間,勞動力湧入城市,再加上戰後嬰兒潮、歐洲的調整與產業的變革,少年的組織犯罪越加猖狂。

圖/Shutterstock

然而,瑞典也面臨犯罪問題──正是小說核心

一般而言,後工業社會代表著多數勞動力離開農業或製造業,進入服務業。隨之而來的,則是人才需求的改變。律師、醫師、工程師、科學家等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知識和技術取代資本,居於社會運轉的核心樞紐。反過來說,在教育階段就被排擠的人,將被社會拋棄。

這些無處容身的少年多半會加入犯罪的行列,比如偷車、販賣毒品等,在本書中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主要場景之一的馬爾摩,接受了龐大的移民,人口激增之後,造船等工業連帶高速發展,使得馬爾摩成為最工業化的城市之一。當然,也造就了新型態的犯罪。

瑞典的統計資料證明(註二),大批勞動力在工業化初期移入城市,是對社會秩序最大的破壞。來到城市的勞工被大量物質與財富頻繁刺激之後,相對被剝奪感油然而生,助長了犯罪的動機。因應新社會需求而誕生的現代化交通工具,使得人們能在國境之間自由流動,跨國組織犯罪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幅增加。

組織犯罪因為所需的犯罪技能不同(比如偷竊、偽造和銷贓),因此多半不是由當地居民所構成。而馬爾摩是瑞典所有城市裡面,「非」斯堪的納維亞人比例最高的,尤其與哥本哈根僅隔松德海峽互望──頻繁的跨國流動,加上失業問題與社會分化,成了跨國組織犯罪的溫床,馬爾摩甚至被視為「瑞典的芝加哥」

與鄰國的微妙關係,在書中亦有體現

丹麥人流傳著一個說法:「哥本哈根的酒鬼都是瑞典來的。」由此可知,瑞典和丹麥的淵源有多深。瑞典帝國崛起之後,丹麥的領土迅速萎縮。1658 年,《羅斯基勒條約》簽訂,丹麥將馬爾摩和斯堪尼地區割讓給瑞典。因此更正確地說,馬爾摩是丹麥建立的。

兩國的關係始終非常微妙,而且存在一種競爭關係。比如丹麥人在哥本哈根建了市政廳,瑞典人就要在斯德哥爾摩也建一座市政廳,而且必須比哥本哈根的高一米。丹麥人也反過來嘲笑瑞典人,明明連國旗都抄襲他們的,卻要瞎掰出一個「金色十字架橫越青空」的傳說。

左為丹麥國旗;右為瑞典國旗。圖/維基百科

兩國之間的敵意,也體現在宜家家居一款以丹麥城鎮 Viskinge 命名的腳踏墊上。此外,瑞典人對丹麥語也很有意見,時常與挪威人一同開丹麥語的玩笑。雖然和瑞典語及挪威語同屬北歐日耳曼語,但丹麥語算是最「不合群」的一支,無法溝通的時候,就只能以英文彌補不足。關於這點,作者在書中也有著墨。

制度的一體兩面:再幸福的地方,也有其衍生問題

但話說回來,不只是台灣,北歐其他國家對瑞典取得的經濟成功,也懷著景仰之意,雖然他們很勉強才會這麼承認。當其他國家還在努力平衡收支、為了社會福利改革爭執不休的同時,瑞典已經藉由社會投資和堅定推行自由貿易,完成了退休金的改革,減少政府支出占比,並降低企業稅率。

毫不意外瑞典人被困在荒島時會許下這樣的願望:「我想回到寬敞又舒適的家裡,那個有富豪汽車、錄放影機和宜家傢俱的房子。」

只不過,瑞典人或許也羨慕其他國家的生活。最新的「世界幸福報告」出爐,芬蘭、丹麥、挪威、冰島在前五名中就佔了四名,瑞典則是北歐五國「最不幸福」的,只拿了第七名。有一說認為,瑞典社民黨在改良社會體制的同時,也窒息了人民的雄心與活力。包括馬丁.貝克在內,瑞典人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

註一:《瑞典人是人嗎?現代瑞典的社區性與獨立性》(Är svensken människa? : gemenskap och oberoende i det moderna Sverige),作者為 Henrik Berggren和Lars Trägårdh。

註二:Louise I. Shelley, Crime and Modernizati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Crime, 1981.

《關於作者》
張渝歌
陽明醫學系畢。曾任診所醫師,現為專職作家。出版作品:《只剩一抹光的城市》(2014)、《詭辯》(2015)、《荒聞》(2018)。

備註:本文摘自麥伊.荷瓦兒(Maj Sjöwall)和培爾.法勒(Per Wahlöö)的《失蹤的消防車》(Brandbilen som försvann)導讀。由木馬文化授權換日線原文轉載並增訂小標。圖、文經編輯,均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Let's block ads! (Why?)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April 10, 2020 at 02:39PM
https://ift.tt/2xm1TSe

人人稱羨的福利國瑞典,為何貢獻了這麼多世界聞名的犯罪小說? |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換日線Crossing - 換日線 Crossing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JbpS94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人人稱羨的福利國瑞典,為何貢獻了這麼多世界聞名的犯罪小說? |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換日線Crossing - 換日線 Crossing"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