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記者 周宏量
本月10日,土耳其法院裁定將聖索菲亞(Hagia Sophia)變成博物館的法令無效,變相為重新「清真寺化」開綠燈,埃爾多安隨即宣布聖索菲亞會重新作禮拜用途,其後拍板今日舉行用途變更後的首次主麻日聚禮(Friday prayers),預計將有1000至1500人出席,包括埃爾多安和執政聯盟高層。當局邀請全球領袖參與儀式,但迄昨僅阿塞拜疆和卡塔爾答允。
諾獎得主斥破壞「唯一世俗穆斯林國」
因應新冠疫情,與會者須配合防疫措施,例如戴上口罩、使用當局安排潔手液和禱告氈等。
聖索菲亞的「轉型」決定令土耳其世俗派大感憤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直斥此舉抹殺土耳其作為「唯一世俗穆斯林國家」的自豪感,他形容聖索菲亞變成博物館是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最重要和刻意的決定」,旨在告訴全世界「我們是世俗化,跟其他穆斯林國家不同,我們就像歐洲人亦是現代的,請接受我們作為你們的一分子」。
不過各大民調顯示,聖索菲亞重新「清真寺化」屬土耳其主流民意,帕慕克這類世俗派只是少數聲音。但帕慕克點出當年「博物館化」跟凱末爾改革的聯繫,卻有助了解這場爭議如何折射土耳其近代的身分認同角力。
埃爾多安對國父遺產取態曖昧
凱末爾1934年下令將聖索菲亞變成博物館後,要求回復清真寺「原狀」的的保守派呼聲未曾消失,只是受限於把持政壇的世俗派軍方。但隨着埃爾多安大權在握,這訴求不再是幻想。
專跑中東新聞的傳媒人戈什(Bobby Ghosh)在彭博社專欄形容,埃爾多安的政治生涯一直有系統地剝走凱末爾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留下的世俗基礎,只是對外仍宣稱捍衛凱末爾的遺產。但在聖索菲亞一事上,埃爾多安放下偽裝,「如今的土耳其像是埃爾多安理想的展現,多於凱末爾的(理想)」。
埃爾多安如何看待凱末爾的遺產,一直備受爭議,對凱末爾的稱呼便是一例。土耳其宗教保守派向來迴避使用其姓氏「阿塔圖克」(Ataturk,意思為「土耳其人之父」,國會1934年通過《姓氏法》後贈此姓氏),以表示不完全支持甚至反對凱末爾世俗改革的立場,埃爾多安本人也不例外,直至2017年罕有表明不反對這姓氏,還惹起輿論熱議。分析認為,其政府在2016年流產政變後重新將凱末爾視為團結象徵,只是出於現實政治需要。世俗派始終質疑,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AKP)欲清除凱末爾遺產之心並未改變。
有關聖索菲亞地位的法院判決出爐後,埃爾多安發表電視演說,在不提起凱末爾姓名下,批評當時的「一黨政權」作出「歷史的背叛」。當地傳媒人質疑,埃爾多安向來不敢直接批評身為民族英雄和救星的凱末爾,但這次卻間接地做到了。
培養虔誠一代有難度
然而凱末爾在土耳其社會播下的世俗化種子已落地生根,埃爾多安似乎也無力將其連根拔起。他原計劃從下一代着手,宣稱要塑造「虔誠世代」,大力投資興建宗教學校,但其教學質素欠佳,並不受歡迎。去年民調更顯示新一代宗教虔誠度下降,15至29歲群體自稱宗教保守派的比例由2008年的32%跌至7%。現在美國留學、支持聖索菲亞兼具清真寺和基督教堂用途的土耳其人Esat Ariturk向本報說:「我相信年輕一代,他們非常寬容和尊重所有宗教和國家。」他認為,埃爾多安為年輕一代打破了一些舊有掣肘,如同「打開了另一扇門」,但自己卻無法跟上時代。
(世局解碼)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July 24, 2020 at 03:44AM
https://ift.tt/2WOsoJR
聖索菲亞折射土國身分認同角力清真寺化首辦伊斯蘭禮拜保守派得償夙願- 20200724 - 國際 - 明報新聞網
"現代的"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JbpS94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聖索菲亞折射土國身分認同角力清真寺化首辦伊斯蘭禮拜保守派得償夙願- 20200724 - 國際 - 明報新聞網"
Post a Comment